撰稿須知
《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》撰稿須知
二○○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編輯委員會通過
二○一○年十二月十日編輯委員會修正通過
一、《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》係由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出版。每年出版二期。
二、 撰稿範圍:
(一)教育行政與評鑑相關實徵研究。
(二)教育行政與評鑑理論剖析與應用。
(三)教育行政與評鑑實際問題之探討。
(四)教育行政與評鑑方法學之原創評論與應用。
(五)其它與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主題有關之學術性論文。
三、稿件要項:中英文題目、中英文摘要(各300字以內)、中英文關鍵詞(不超過五個)、正文、參考文獻,必要時得將附錄置於後面。
四、稿長:中文以每篇8,000~16,000字為限,英文以8,000字為度。
五、內文格式:來稿請參考APA格式(第六版),並注意下列事項:
(一)文中參考他人著作時,應以下列方式之一引註:
1. 一般引用
(1) 臺灣的經濟發展促進教育擴充,全民平均受教年數較以往延長許多(黃毅志,1995)。
(2) 研究的基本任務之——就是去恢復美感統整和日常生活經驗之間的連結性(Dewey, 1943)。
2. 引用原文
(1) 吳明清(1995,頁65)指出,「在學術上,模式是指以抽象的綱要形式來描述、解釋或規範複雜的現象或活動」。
(2) Kauffman(2002, p. 122)所言:「聰明人有時對教育說著蠢話」。
(二)如在同一段之內,引述同一人兩次或兩次以上時,則只在第一次引用時加註年代即可。
(三)文中譯用英文名詞時,第一次使用或不常用者,須在括號內標註出原文;除專有名詞外,第一個字母不需大寫。
(四)文中如有圖表,則圖的下方應靠左對齊,書明圖號及圖名,例如「圖1 大學項目評鑑架構」。表的上方應置左書明表號及表名,例如「表1 校務評鑑標準設計」。圖表皆直接置於文中,且在圖表下註名資料來源。
(五)標題包括緒論、文獻探討、研究方法、結果與討論、結論與建議,以壹、貳、參……依序標號並置中。參考文獻及附錄則置中不標號。
壹、
一、
(一)
1.
(1)
(六)參考文獻格式:
1. 所列文獻以文中實際提及者為限。
2. 中文文獻置於外文文獻之前。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,外文文獻依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。
3. 中文文獻或期刊名與卷數應以粗黑字體打印,英文書名或期刊名則以斜體表示。
4. 年代一律以西元表示。
5. 舉例如下,詳見http://adeva.utaipei.edu.tw/
王保進(2004)。多變量分析:套裝程式與資料分析。臺北市:高等教育。
林天祐(2005)。優質學校教育指標——學生學習、校園營造與資源統整。教師天地,134,32-39。
Rosenthal, R. (1987). Meta-analytic procedures for social research (2nd ed.).
Newbury Park, CA: Sage.
Weiss, C. H., & Bucvalas, M. J. (1980). Truth tests and utility test: Decision-makers frames of reference for social science research.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, 45, 302-313.
六、稿則:一律以電腦打字,文稿請使用Microsoft Word之繁體中文文書處理軟體,由左至右橫式書寫。並以單行間距之11號新細明體或Times New Roman字體,列印於A4規格紙張,文稿上留4.5公分空白,下留4.3公分空白;兩側各留3.45公分空白。
七、投稿請備齊:
(一)基本資料表一份。
(二)投稿者著作權授權書一份。
(三)書面稿件一份。
(四)稿件電子檔一份。
八、相關文件請至連結下載:/p/412-1061-34.php